基因型鑑定-邁向個人化醫療   96.3.8.

主持人:鍾處長邦柱
報告人: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 陳垣崇所長

中央研究院院士、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博士的研究團隊,在國科會經費的支持下,建立了國家基因型鑑定中心,利用基因型鑑定進行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teven-Johnson Syndrome) 危險基因標記研究,及抗凝血劑藥量基因研究,獲得重要研究成果。

藥物不良反應是臨床上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在住院的病人中,大約百分之六至七的病人是因為藥物不良反應而住院。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病人吃藥後造成的全身粘膜(眼、嘴、生殖器)潰爛,皮膚起水泡,嚴重時全身表皮脫離,如同大面積的燙傷(又稱毒性表皮溶解症),不但容易有眼角膜受損的後遺症,且死亡率高,對病人和家屬都是非常痛苦的經驗,也衍生了許多的醫療糾紛。陳院士的研究團隊利用SNP(單一核苷酸多型性)和microsatellite之基因型鑑定資料,比較因服用抗癲癇藥物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而引起皮膚劇烈藥物反應者(91人)與不會引起藥物反應者(144人)之基因型,發現帶有HLA-B*1502 基因者,引起嚴重藥物過敏「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風險,是未帶此基因者的2500~3000倍。而利用SNP基因型鑑定,比較因服用抗痛風藥物allopurinol(51人)引起皮膚劇烈藥物反應者與不會引起藥物反應者(228人)之基因型,發現帶有HLA-B*5801者,引起嚴重藥物過敏「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風險,是未帶此基因者的500倍。

華法林 (Warfarin) 是一個常用來治療血栓疾病的抗凝血藥物,腦中風、深部靜脈血栓、換心瓣膜、心房纖維顫動等患者都有可能服用這種抗擬血劑,但是此藥物的維持劑量 (maintenance dose) 會因人而異。對此藥物敏感者容易造成嚴重的出血副作用,宜減低使用劑量。中國人對此藥物比歐美人種敏感,但原因未知。研究發現VKORC1啟動子區域的單核苷酸多型(SNP)VKORC1-1639G>A的變異會造成VKORC1表現量差異,影響華法林劑量,VKORC1基因型分三種型別,台灣人以AA型居多,適合2.5 mg以下低劑量,西方人則以AG或GG型居多,可以使用高劑量,另外CYP2C9基因變異者,劑量要更低。VKORC1基因型的差異解釋這個變異造成國人使用華法林比歐美更為敏感。陳院士利用此發現,提供醫界在病人服用華法林前先抽血檢驗基因型別,再給予正確的劑量。中研院已與長庚醫院、台大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光醫院合作,在給藥前先驗基因型別,以調整個人適當劑量。

研究團隊目前仍積極的繼續搜尋其他引發人體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的基因標記,以及藥物與基因的相關研究,基因標記的發現應用在臨床上,可以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提昇醫藥品質。由於個人基因差異對於服用藥物會產生不同的生理反應,藉由基因型鑑定找出敏感性藥物患者的影響基因,針對造成敏感性藥物基因患者提供最佳的用藥選擇及最適當的用藥劑量,減低藥物不良反應及藥物副作用對患者所造成的影響,以邁向個人化醫療的時代。

轉載: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7608&ctNode=39&mp=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ceforever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